母校的变迁

来源:安化县纪委监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16

奎溪镇中学是我的母校,我从益阳师范毕业后先在家乡的小学任教了三四年,后来一直就在我的初中母校教书。

没有撤区并乡之前,母校叫奎溪乡中学,它原是利用当地龚家祠堂而建的一所乡村中学。我读初中都曾在龚家祠堂大厅里上过跳山羊之类的体育课,祠堂两则的房间是高年级的寝室。轮到我分配到那里教书的时候,祠堂已完全拆掉了。随着形势的发展,到了1999年下学期,母校就整体搬迁到四五里开外的白羊塘镇上,原来母校的房子就移交给奎溪坪完小使用。

刚到镇上的时候,虽然母校的名称早已是奎溪镇中学,但总共只有两座房子,一座是五层楼的科教楼,另一座是一层做食堂,二、三层做男生和教师宿舍的水泥砖砌成的房子。学校把科技楼空出来的教室作为女生寝室,还有很多教师没地方住,就让附近的教师在家里住,安排不过来的老师就在外面租房。我内人和当时中学校长佑德老师的老婆都在附近两里开外的镇完小教书,我俩就沾了老婆的光,借住到她们的单位。只是她们单位领导说是为了学校安全着想,不许单位大门的钥匙外流,而我们上早自习要比小学起床早,下晚自习的时候,他们的大门早就上锁了,所以每天早晚上班我俩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爬他们学校有铁质尖钩的大门。

我们学校建在镇上的油坊堡上,走进学校要爬十几度坡的通道。当时学校初建,由于缺少资金,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就连学校通道和操场都没有硬化。每逢下雨或下雪,这一百多米的十几度坡度的通道就成了师生的梦魇。要么泥泞不堪,要么冰滑如流,摔倒或者滑倒都是很尴尬甚至很恐怖的事情。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学校老师就到食堂锅炉旁取些煤渣掩上,便于师生通行。

新世纪初的那几年,学校学生人数猛增,班级由原来的十个班级曾增加到17个,学校两所房子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初一四个班就分别放在木榴完小和奎溪坪完小办学。学校把镇上的粮店租下来,改装一下临时作为男生宿舍。每到下晚自习的时候,各班男生蜂拥而至下到镇上租用的粮店宿舍,对当时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确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后来学校陆续把通道进行了硬化,通道一侧专门修了人行通道,人行道建有校园文化长廊,两边绿化带四季都绿意浓浓。老师集资建了一栋教师宿舍楼,我和老校长早晚再也不用爬镇完小那铁钩尖刺的大门。也建了女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建好后,科教楼的教室也腾出来了,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也有地方安置了。特别是2014年以后的这几年,我们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几乎每年一小变,几年一大变。首先新建了教师公租房,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的都有,老师再也不用到街上租房,也不用和学生混住在学校食堂上面狭小拥挤的筒子楼里。学校操场的变化成了学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国家投入建设资金四百多万元,建了绿草如茵的足球场、笔直宽阔的塑胶跑道、有铁网护栏的篮球场。过去晴天跑步一身灰,雨天过路一脚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师生打球、踢球、跑步、健身,甚至躺在足球场绿草茵里晒晒太阳,都是特别惬意的事情。

去年下学期,男生搬进了新建的男生公寓楼。公寓楼里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漱间让来学校送读的家长都啧啧称叹,说现在搭帮国家政策好,孩子读书真是享福了。学校把原来的筒子楼食堂拆掉,在原来基础上正在新建一座崭新的食堂兼学校风雨球场,今年下学期就可以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建了功能齐全的语音室,各个教室配备了班班通。谁也没有想到以前落后闭塞的偏远乡村中学,师生竟然课堂也用上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

弹指一挥间,我从当初刚毕业时候的青葱少年,变成了现在年过半百的老夫子。我知道岁月不饶人,自己在渐渐变老,但让我无比欣喜的是我的母校、我的家乡和伟大的祖国一样,却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生机勃勃。我禁不住高呼:我爱你,我的母校,我的家乡,我的祖国。(作者:湖南省安化县奎溪镇中学  龚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