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2024年农机化主要工作 2024年,我县农机总动力86.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5.77%,其中水稻的耕种收综合机械率79.49%、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4.21%,机械耕作面积80.3万亩,机收面积64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在市政府2024年度农业农村抓落实工作量化评分中,农机工作单项考核排区县市第三,成功助力安化具评为先进县市区。 )一)全力做好机插机抛秧工作,积极推进“三化五展行动”,努力提升农机化水平、特别是水稻机插机抛工作,全年省农业农村厅分配我县水稻机插机抛秧社会务化服务任务5.71万亩,为完成任务目标,县里出台作机具累加补贴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作业季我县共新购置推广高速插秧机43台,抛秧机2台,育秧流水线25条、秩盘近20万只,履带式拖拉机12台,收割机12台,烘干机10台:启动机育、机插、机抛秧技术培训,在梅城龙安村、田庄垦田人合作社开展了机育、机插、机抛秧技术及插秧机使用与维护专门培训班,共培训100余人;中心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19个乡镇,再由乡镇分解落实到种粮大户、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经省认定共完成4.25万亩。 )二)全力抓好立项争资,2024年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1820.2万元,其中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89.8万元)含国债报废补贴229万元).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178.4万元,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奖补100万元)奎溪镇民富农机合作社创建一个全省区域农机服务中心),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资金147万元,省财政农业资金5万元。全年共结算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15批次,补贴机具9823台套,补贴金额1417.1688万元。2024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共录入54台/套,使用国债资金48.9885万元,已结算。 )三)大力发展设施和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继续实施好2023年争取的省财政支持的500万元的项目,投资1700多万元,打造了大福丰烯实业,江南中源农业、奎溪益农辣椒3个省级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投入267万元新建成渠江镇桃坪村、梅城镇龙安村、东坪镇马渡村3个集体经济省级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同时、我县尝试发展数字农机、引进智能化农业装备。与湘数公司合作,确保机耕机插机抛秧机具全部安装或更新北斗系统,在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启用了控温控温控光和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设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与余色大田公司合作,现已完成农机智慧平台一期建设,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全县安装“北斗作业终端”系统的农机作业的面积,位置和轨道等信息,大幅提高农田标准化作业水平,建立安化县谷满仓农技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小气候检测试点,精准耕种、精准管理。 )四)协力农机安全防范管控。2024年,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协同县农业农村局对农机合作社机库棚、烘干设备、加工场所,办公场地及机具上山下田开展常态化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开展集中安全知识培训2期 二、其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以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重点,全力抓好理论学习,一是将理论学习常态化,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二是为干职工征订并组织干职工学习重点书目内容,组织干职工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三是认真制定中心组学习和主题党日活动方案,每月一主题,每月一方案,明确第一议题制度:四是组织干职工用好用活湖南省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开展学习交流分享,活跃学习气氛 )二)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今年来,我中心继续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一是全力做好党建日常工作,二是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三是完善党员进社区制度。 )三)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中心结合当前农机工作实际,和志愿服务工作,加大了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认真落实好了各项工作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水稻机插机抛工作推进难,今年省定任务5.71万亩,其中社会化服务3.43万亩,尽管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但仅完成任务的74.39%。究其主要原因 有六,我县机插机抛相关农机装备严重不足、田块小泥脚深缺机耕路农机下田难、适合种稻丘块在减少,育秧条件和技术跟不上,稻田难以流转至农机合作社和农民根深蒂固传统耕作习惯等。传统的育秧和手插手抛、直播栽种方式难以改变,甚至少数农机合作社仍是手插秧模式。 )二)先进适用农机推广难,农机制造标准由“国三”改“国四”,农机售价不断上涨,我县没有农机制造厂家,也缺乏农机一级代理经销商,农机价格优势难以彰显,售后服务难以跟上,加上农机补贴标准较低,茶叶机具更低,一些茶企远道江浙厂家直购设备,放弃了补贴。 )三)农机维修难。随着我县农机装备的迅速发展,机具维修周期长,维修保养不到位,带病磨损操作等问题日益突出。安化地处偏远,但地域面积达4950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三大县,交通不够便利。而我县却没有一家专门的农机维修中心,缺维修技术人员和农机配件。 )四)农机人才紧、资金缺、培训难,县农机事务中心干职工中学农业农机的屈指可数,专业指导能力不强,虽有农机学校这个平台,但没有稳定的渠道提供专项培训资金,限制了农机培训活动开展。 )五)特色产业农机装备支撑难。安化的产业多,门类较全、个性化的机具需求多,但目前县财政艰难,难以支持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