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园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幼小衔接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践中形成特色。 (一)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我园将游戏精神与各级活动有机结合。我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全面推广“安吉游戏”,学习湖南省“两项试点园”安化县游戏试点园的经验,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形成我园的游戏特色,以民间游戏为主体,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游戏场地。户外游戏材料的投入以低结构、木质、竹制器械为主要材料,添置滚筒、涂鸦、铁环、高跷、等民间游戏器械,不限定玩法,幼儿自主地、创造性的玩出花样。 (二)弹性调整幼儿作息安排。 1.时间点调整为时间段。 我园幼儿作息时间由原来精确的时间点变成现在的时间段(如:以前8:00——8:30是早餐时间,现在8:00——8:30涵盖入园、晨间活动、早餐等生活活动。)这样的设置,不仅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让幼儿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力。 2.逐步延长“上课”时间 大班下学期的教学活动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延长至40分钟,让幼儿在上课时间逐步延长,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大班90%以上的幼儿能安静的上课,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超过十五分钟。 3.巧设“课间十分钟”。 (三)发展自我管理能力。 1.生活准备。 开展整理书包比赛、离园倒计时、学习系红领巾、竞选“班干部”等活动,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我们在开展了整理书包为切入口,从培养幼儿的自我生活能力入手,首先通过初遇小书包,整理小书包,上台展示小书包,讨论书包里面都有一些什么,设计小书包,画出小书包,我会整理小书包,整理书包比赛等环节,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收拾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2.社会准备。 我们通过混龄自主户外游戏活动,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丰富交往经验。 如果:养成规则意识,我们把各种活动规则渗透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 培养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能力,各种亲子游戏,亲子绘画,亲子阅读、小小值日生、自理小能手、各种主题活动,通过观察、模仿、同化、强化、体验等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能够更好,更快地去适应小学生活! 3.学习准备。 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己找伙伴玩,在美工区,让幼儿自己去选择不同的材料去创作。最后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探索。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对能力一般,不主动举手表现的幼儿,我都是主动提问他,待他回答正确后,及时表扬,同时别忘了提醒他:“下次会回答时,要大胆举手,不然老师还不知道你这么能干呢。”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批评指责,找一些鼓励的话安慰。这样,他们的心理负担没有了,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保护,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每天来园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幼儿自己签名,画计划,写离园倒计时。这样幼儿的姓名都会写了,也清楚了今天要干什么。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三、合作中实现共赢。 我园与柘溪完小合作新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园校互动,达成共识。 园校行政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幼小衔接工作方案,与邓校长达成共识。开展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工作,比如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小学课堂,体验小学生活、请部分老师进入幼儿园进行家长交流、分享。 (二)师师互动,引起共鸣。 我园把幼小衔接作为整个幼儿园阶段来落实。大班家长会以“幼小衔接”为主题,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为了让家长更清楚入小学的要求,特邀请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家长的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百。九月,我园追踪观察一年级新生入学情况,做好记录、分析,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适应较好,具体表现为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好评率达到了95%;生活适应好评率达到了93%;身体适应达到了96%;社会适应达到了97%。 (三)生生互动,发挥主体性。 我园组织孩子去沉浸式体验小学一天,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天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怎样举手、怎样写作业,怎样用餐、怎样的“课间十分钟”,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愿望。 今后,我们将不断的摸索,争取把幼小衔接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